侧边栏壁纸
博主头像
如此肤浅博主等级

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!

  • 累计撰写 24 篇文章
  • 累计创建 11 个标签
  • 累计收到 5 条评论

目 录CONTENT

文章目录

2023年读书小记

如此肤浅
2023-05-08 / 0 评论 / 0 点赞 / 67 阅读 / 2,607 字 /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...
温馨提示:
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3-05-18,若内容或图片失效,请留言反馈。部分素材来自网络,若不小心影响到您的利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上次静下心来认真读课外书已经是八九年前,初中那时候了。遥想那时候还没有属于我的智能机,在学校窝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,在家里也是一看就好几个小时,眼睛离开书的时候就像失明一样地眩晕。同学们都很爱看斗破苍穹、龙族这种小说,我也有尝试过,但提不起神。可能是从小听多了外婆、外公讲述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吧,反而对余华、莫言、毕淑敏这些人的作品情有独钟,看的时候很有代入感,甚至看得我眼中常含泪水,哈哈,现在想想真矫情!

这两年也有好几次想过要读一读书,也买过《三体》这样的实体书来看,奈何始终沉不下心来,一本都没有有始有终地看完过,读书的兴致也愈发地变淡了。

近期我妈有提让我平时喝喝茶看看书,这才又打起看书的念头。想看一些对个人成长有帮助的书,又想从一些引人入胜的书开始,以免一开始就丧失了兴趣。于是又不知道是第几次地下载了微信读书,开始了这段新的旅程。

最开始看的两本书都是首页推荐的,我看好评如潮,就不加犹豫地加入了书架,先从这种故事性较强的开始读起吧!

《长安的荔枝》 2023/04

刚开始听到这个书名总感觉很熟悉。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!难道这本书是写这个的?

果真如此,哈哈,以前也只是稍微听说过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,没想到这本书以这个为背景,描述了主人从 被迫当上荔枝使,到充分调研运送荔枝的可行性,到实验验证他绞尽脑汁相处来的运送方案,再到最终的成功实施 的这整个过程。

主人公(李善德)老实木讷,为人正直,但面对强权又无能为力,且只有借助上面的势力才能完成运送荔枝的“重任”。虽然主人公每做一件事他都知道这在违背本心,却又不得不从。故事从头到尾读下来也算是酣畅淋漓、引人入胜吧。由于写这段话的时候离看完这本书有些时日了,很多东西也就是图一乐看的,印象比较深的有两点。

其一,一将功成万骨枯!送个小小的荔枝,牵扯到从长安到岭南的各个地方的全部百姓。不计其数的人被迫地参与到了这几个荔枝的运送中,从服役,到额外的充当运送经费的纳税。皇上只为博得妃子一笑,就可以随意地牺牲掉这么多人的利益。哈哈,我要是皇帝就好了,我再笨应该也不会干这种事吧,中华文化上下到时候没准就不止五千年了,哈哈哈哈,开始做白日梦了。

其二,书中多处描写了官场中微妙地语言、行为,说实话,不得不佩服。简单的一句话,可以暗藏许多玄机。简单的一个行为,可以达到让多放满意的效果。总之,这里三言两语我是解释不清楚了。真的为作者的这些描述感到折服,这没一些社会阅历,没读过几本书怕是写不出来了。

在看完这本书后查了一下这本书的作者(马伯庸),虽然没听说过这个人,但惊喜地发现,《显微镜下的大明》竟然是他写的!上学期冲着演员张若昀去看了这部新出不久的电视剧,讲的是主人公一根筋要纠正人丁丝娟税的故事。哈哈哈,没想到这么巧,当时感觉这个电视剧也挺有趣的,看后面有没有机会再读到马伯庸的其他作品。

运气也算是比较好,选到了这本书作为这段阅读旅程的开始,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我后续的阅读欲望。

《我在北京送快递》 2023/05

微信读书首页刷到这本书,好评如潮加上引人注目的标题,成功让我把它加入到书架。这本书看了6个小时,从在北京送快递开始,记录了作者(胡安焉)人生以来的近20份工作历程及心路。

这本书前面的章节全程采用流水账的记录形式,全程记录自己的经历自己作者当时的直观情绪,故事上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。中间部分甚至看起来有点糟糕,不断地在记录他的各个工作,看的时候忍不住想要跳过,没有什么阅读的欲望。但最后的几章好像又还不错,文字上更有深度,引人深思的东西更多了。点开微信读书里面其他读者的想法,大家各持己见,虽然有些地方观点完全相反,但却都很有说服力,哈哈哈。

个人认为这本书整体还是不错的,可能是因为我的性格在某些程度上和作者很像吧,比较有代入感。如果我身处在文中提到的多个处境,我大概也会做同样的选择吧。比如,不善于拒绝别人,极度不想麻烦别人,对关注的人的情绪比较敏感等等。貌似这些都属于讨好型人格,但我个人觉得也不完全是,我更适合我的描述是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,哈哈哈哈,有点自负了。

读完后有去百度作者的其他作品和他的年龄,我很好奇,作者换了近20份工作的,从快递员,到广告设计,到开服装店,……,最后到写小说,每一段的跨度都很大,如今是什么状态。结果一看,豆瓣的作者介绍是待业,而且这是他唯一一个作品,哈哈哈……果然又回到了书中描述的“躺平”状态,而且作者才44岁,平均一两年换一份工作的频率也确实有点高。但这样的经历也让作者有了充分的社会阅历(虽然都只是在服务行业内的阅历),也算是一种精神财富吧。

作者说他想写作的时候就会辞掉工作,以躺平的方式专注写作,或者找个不累的工作,闲暇时间来看书写作。书评中,很多读者是不认可这种“躺平”的生活当时,认为作者在传递一些负能量的东西。作者的说法是:“但是,不能通过写作谋生,对我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——写作于我的意义因此变得更加个人、重要、特别和纯粹。虽然我写得不多,但对我来说,写作就是我生活的另外部分,属于自由的那部分。”我认可作者的说法,也认可大部分读者的锐评。放到我个人身上,属于我的那部分自由又是什么呢?总不能是学习吧,貌似我以后也不能从我以后的工作中获取乐趣。看来还是得发展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,上次 yd 说羡慕别人有摆摊的一技之长,哈哈哈,虽然已经过了可以放肆发展兴趣爱好的年龄段,但希望我也能找到属于我的那份自由吧,为时也不晚,目前来看最有可能的就是拍照吧,虽然现在不太可能投入太多精力在这方面。

此外,作者用下面这段话作为全书的结束,讲述了他在写作是遣词造句的一些想法:“故此在一些细微的方面,我也吃不准自己有没有受情绪左右、有没有偏离客观。为此我已尽己所能地换位思考,尝试理解那些令我不愉快的人和事,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目的,尽量不带倾向地客观还原,减少作出评价。事实上,今天我对自己所有的打工经历,只怀有感激和怀念,没有丝毫的不满和怨忿——我承认曾经有过,但已经全部放下了。因为从更多的生活经验中,我逐渐认识到,怀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。

再看其他一些读者的想法,很喜欢其中一句,“睡前原谅一切,醒来便是重生!

再结合我目前的焦虑、担忧,和老妈对我说的一些话,真的很有触动。无法改变改变社会就只有改变自己,精神内耗折磨的只是自己,着手于眼前,走好当下的每一步,少说多做。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!

《活出生命的意义》

0

评论区